記者李佩玲/臺北報導全臺約有4萬名巴金森患者,且罹病人數逐年增加,醫師指出,巴金森病並非大家過往所認知的老年病,據統計,有近2成患者於青年時期發病,且近期門診中最年輕發病案例僅有18歲,巴金森病不只會「抖」,初期症狀還包括單側手抖、行走緩慢小碎步、面具臉,若延誤治療,恐會加速失去行動、表達能力的速度。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指出,雖然巴金森病的病名大家耳熟能詳,但實際了解疾病的人卻少之又少,據臺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最新1份巴金森病認知網路調查發現,逾9成民眾不清楚巴金森病的初期症狀,大多對巴金森病早期症狀的認識僅限於「抖」,因而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。吳瑞美進一步指出,巴金森病與失智症雖然都屬於腦部神經性疾病,但巴金森病的症狀是先以神經退化性、進行性動作障礙問題表現,初期症狀可分為3種,包括單側手抖、行走緩慢小碎步、面具臉(臉面無表情),其中,約3成患者早期症狀為走路步態不穩、行動緩慢,且民眾多輕忽此問題,因而延誤就醫。吳瑞美提醒民眾,切勿輕忽初期症狀徵兆,巴金森病腦部功能的損傷不可逆,若無及早發現、治療,恐加速患者出現動作障礙、喪失行動能力的時間,甚至增加合併失智與憂鬱症的風險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 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jivtk92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